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当你准备着手解决一个庞大而模糊的问题时,很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你会富有激情地在脑中构想出一个炫酷的概念,脑补出帅气的造型,于是你兴奋地开始构建产品,高保真原型也飞快地做成了,认真一看却忍不住吐槽:我这是做了个啥!各种各样的细节问题暴露出来。于是,你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设计作品的细化上,而不是探索设计的更多可能性上。
也许你第一个蹦出来的灵感总是最好的,也许你就是那个能点石成金的人,但是一名理性的设计师不会拿这个可能性去赌博。相比着迷于“最初的构想”,你更应该去对设计思路进行广泛的探索,去尝试更多的体系,绘制各种各样的设计模型。只有当你在诸多的可能性中找出能完美体现你的设计理念的架构后,再去完成你的产品故事,在这个阶段,为了让别人能理解你的设计,你还需要反复打磨细节,制作模型,不断地去和同事、用户进行沟通。
设计师常常在审美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对于优秀设计的追求超越了工作本身,延伸到生活方式上,对于采购和决策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设计师们希望他们设计的产品不仅仅能确保功能的完整及正常使用,还希望赋予它们足够的“美”,并拥有极好的使用体验。但如果这种“美”的名义影响到产品风格的统一、实用性、易用性乃至于实际功能的话,就有点舍本逐末了。
在产品开始设计研发之后,产品和设计团队会面临许多的诱惑。是花费三个月时间对产品进行一些有限的小迭代,还是花费半年时间进行一次颠覆性的大改动?绝大多数的团队会选择前者,但是这样的选择往往令设计师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限制产品向着更多可能性发展。
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对于自己的产品现有的状态还比较满意,做一些小的细节更新确实能让产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如果产品的使用完全不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那么基于现有设计去查缺补漏是无济于事的,你可能需要调整产品的整体规划,寻求不同的可能性和一个截然不同的设计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出自云智图(官方微信服务号:yzt-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