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应从哪些方面寻找切入点

每一款产品设计内外都需要有一个强力的切入点,否则产品就无法立足,极易被社会所淘汰。切入点可以从人、企业和社会三个角度去发掘。国内产品设计行业中大多是从企业角度进行切入,这大概就是国内商业设计的一种趋势吧!

从企业的角度寻找切入点,技术,市场,品牌,或是多方面的结合。

有些企业注重新技术的研发,有些企业专注于营销,而有些企业经过多年的沉淀发展成为有特色的品牌。因此产品设计从企业寻找切入点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技术、市场、品牌,亦或是多方面的结合。

技术是推动创新的首要因素,拥有创新力的产品永远都会稳固立足于社会。以技术为切入点的产品设计,首要做的是要将新技术创新力体现在产品外观设计上,要能够让用户感受得到新技术的存在。

对于那些暂时无法在技术上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产品的卖点,以设计切入点的形式融入产品外观设计中,能够营造短期爆发式增长的效益。

对于有品牌积累的企业,品牌观念已经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企业进入新行业,从品牌理念切入而设计新产品,也是容易被消费者接纳的。以上三种切入点并非相互独立,更多时候设计是需要从多种方面切入的。

从社会的角度寻找切入点,设计会随着文化的差异而差异。

不同的地域会呈现不同的社会文化风格,产品设计就需要适应不同的社会文化。如日本人有跪坐式传统习惯,日立的立式空调的控制面板会相对偏下一些,便于日本人在跪坐时操作,满足日本人的特殊文化需求。

从人的角度寻找切入点,真正从人的需求出发的设计。

从人的角度寻找切入点,是不分地域的,设计初衷是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现在的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不再停留在被动消费上,而是希望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有决定权。比如,有些商场的公共洗手台的洗手液,按钮设计的不显眼,无法从洗手液装置外观找到使用的说明,找不到按钮,使用者就会十分尴尬,这样的设计即使外形十分美观,但并没有切实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违背了设计初衷的。

在国内,虽然有很多产品设计都从企业的角度进行切入,但要想更好的满足人的需求,就需要从社会和人的角度寻找切入点。不管是从哪一点进行切入,产品设计都应该满足企业的需求,满足市场的需求,最重要的是满足人的需求。

设计师与大众审美之间的矛盾

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主导设计工作的是设计师,随着大众的审美素质不断提升,使设计师与普通大众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们之间有时会出现主观意识上的冲突。设计师需要经常违背自己的设计意愿而去一味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便让设计变得费心费力。因此,面对当下设计的发展现状,设计师应该理性地去思考其根源。

创新是设计师的灵魂,缺乏个性的设计会很快被世人所遗忘。设计师在设计中都想以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多数设计师都受过长期的系统专业培训,都会以“设计师的眼光”来审视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因此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也会潜移默化地融入自己的设计中。相较于大众,设计师的审美认知更加具超前意识,而大众通常并不理解这种超前的审美,因此二者逐渐产生了矛盾。

不可回避的是,作为设计师的客户,往往扮演的是大众审美提倡者这一角色,他们对设计提各种要求,譬如“不要英文,消费者看不懂” 、“字要大,不然顾客看不到”、 “不要整的这么洋气,会让消费者觉得太贵”等等。这样一些非专业的评价和要求,往往会干扰和束缚了设计师的专业创作,导致设计无所适从,因此一些混乱、无美感的作品也就源源不断地产生,这样的作品也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审美。

大众审美与设计师审美有着前因后果的关系,同时又相互牵制。如果大众客户的想法得到采纳,并且给予设计师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便可使设计作品展示出价值、美观与形式统一的效果。反之,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一味地被抑制,就会有审美不和谐的作品出现。

基于二者的关系,无论以什么样的作品来吸引大众眼球,都应该注重人文理念的表达,让大众能够感受到和谐的审美体验。因此在关注设计的同时,还应关注大众与设计师之间在审美构建中的关系。

浅谈产品设计与形式美的关系

形式美法则体现了人类审美观念的发展过程,是人类在创造美的长期活动中,逐步培养了人对各种形式因素的反应,并且渐渐掌握了这些因素的特征。现代的工业产品在满足人们基本使用的需求时,更加注重了用户的体验,包括产品使用的舒适度、外观、材料等对使用者体验更有利的因素。这就是形式美和现代工业设计的一般关系,所谓形式美法则是人们那在什么活动中对现实中学多美的形式的概括反映。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在单一的追求产品的实用性,对产品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形式必须建立在有内容的基础之上。设计源于“制器造物”的人类活动,艺术起源于劳动,实用重于审美。《易.系辞》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这是人类祖先朴素的器物思想。现代产品设计的目的也在于实用,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审美形式,首要原则是不能摆脱产品的使用功能,产品设计的形式审美不是对产品表面进行纯粹的装饰,而是产品功能反应在外观的表现,是产品功能的传达者。产品的过分装饰反而会让人无所适从。设计本质上是一项创新运动,创新思维讲究独创性,人们总是对新奇、变化莫测的东西有某种心理渴求。

新奇创意的产品总会受到人们的追捧,然而产品设计并不等同于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中需要特别重视个性与自由的表达,但是产品设计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消费主体的需求,而这种消费主体必然会形成特定的人文风尚和社会风格,反过来也就必然影响到产品的设计,尤其表现在产品的形式审美上,并且这种审美趣味又具很强的变异性,随着时间的变化因特定的人文环境及社会风尚的变化而变化。

形式的重要,主要表现在产品实质的基础上,优秀的工业产品设计带给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精神层次的满足,因此形式美并不是美的形式,而是它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包豪斯——一场工业设计史上的革命

当我们今天提起“包豪斯”一词时,首先在脑海中浮现的便是几何图形、简洁优雅的设计风格之类关于视觉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传达出了包豪斯对时尚潮流产生的影响,准确的来说,包豪斯是一场有明确核心原则的运动,后来人们的时尚观念全都是受到了包豪斯的影响。如今包豪斯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理念,一个新思想的源头,更是一场促进社会迭代的艺术运动。

1919年,建筑师格罗庇乌斯成立了包豪斯艺术学校。当格罗庇乌斯在魏玛发表《包豪斯宣言》这一刻时,标志着艺术与技术结合,手工与艺术并重,创造与制造同盟的时代来临。

70年代,包豪斯运动中涌现出崇尚简约的倾向,对70年代浮夸风气的进行了批判。他们将几何图形这种简约的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带来了“少即多”的构成思想,推动了代表机械美学精神的标准样式,进而倡导工业设计的大众灵魂,形成将批量生产推上历史舞台、将简约审美植入大众心灵的现代乌托邦思想。

虽然包豪斯风格和工业、机械元素分不开,但它并不意味着它是冷漠的。画家保罗·克里、设计师马塞尔·布劳耶的创作都充满了颜色,看上去有点像在玩儿票,但他们是认真的,并在努力为僵硬的外表内注入情感。“一个想要成为色彩专家的人必须看、感觉每一种单独的颜色和其他所有颜色的混合”,包豪斯学者Johannes Itten这样说。这就不奇怪为什么包豪斯艺术会和Phoebe Philo发生关系,她把包豪斯风格最早带进了时装。“我很想知道,衣服会如何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从70年代安迪·沃霍尔和候司顿的合作以来,社交化的倾向越来越多地在现代艺术的创作中显现。而派对也是包豪斯学校的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这可以让他们,不论是设计师还是其他创作者的思维和创造力产生意想不到的碰撞。

包豪斯艺术学校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艺术学校的原型。学生们需要在工作坊里训练,包括各种的手工艺课程。不同观点的人聚集在一起,进行艺术协作,设计的概念也不拘泥于单一的艺术门类。

包豪斯艺术家们告诉我们——工业技术与艺术美学并非天生的宿敌,艺术品与工业化也可合二为一,一人也可将艺术造诣和手工技术收入囊中,达到形式与理念的合一。格罗庇乌斯有言道:“事物的效用决定了其外观。”这一理念常被简化为“形式追随功能”,并被根植于当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工业设计|什么是视觉动力

视觉动力是什么?它是一种假设,当我们在看到某些图像时,图像传递给我们视觉上一种富有力量的感觉,我们需要假设这个力的存在,并设它为视觉动力F。 如果你否定这个假设,那么视觉动力的意义就不存在任何价值。就好比,如果要我们去解释为什么“1+1=2”,我们无法用“因为…所以…”去解释它,我们只能假设1+1等于一个数字,然后把这个数字称之为2,但如果你不承认这个假设的正确性,那所有数学理论体系都是不成立的。因此,视觉动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并不真实存在,它只是我们用来描述视觉概念的一种工具。

为了更直观的理解视觉动力,我们来举个例子。下图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它之所以闻名世界,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是斜的。我们从小就具有在视觉上对于物体倾倒时运动趋势判断的感知能力。因此当我们看到倾斜的比萨斜塔,本能的会判断出判断出它有倾倒的运动趋势,但实际上,它并没有发生倾倒,这与我们从小形成的视觉感知并不相符,于是便形成了一种有趣而反常的视觉感受。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视觉感受,通常人们会把看到的物体轮廓与内心所认知的基准线做的对比,比如垂直线,水平线等。对比过后发现物体有偏离基准线的趋势,造成这种趋势的因素,我们可以将其归咎于视觉动力。如下图比萨斜塔好像是被一股力量所推动而造成了倾斜,从塔的轮廓线我们能够判断出到这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人们看到倾斜的线条,就会给大脑带来视觉动力的存在。

当我们在工业设计时融入一些斜线的元素,就会让人产生视觉动力,能够让产品带给人们一种富有力量的感觉。设计师们可以细细体会这种感觉,会给你的设计带来意想不到的品味。

工业设计手绘的发展历史

在工业设计行业中,手绘是设计师不可或缺的技能。手绘让设计师更加直观地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意向,能够省去很多因在设计前期和甲方交流不足而造成的工作成本,因此手绘在工业设计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而要想掌握这项技能,了解它的发展历史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工业设计手绘的历史。

1.喷枪技法

上世纪80年代,电脑还没有完全普及开来,国内大部分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都采用喷枪绘画这一表现效果,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绘制完成后的效果非常好,几乎可以达到照片级,但绘制周期非常长,快则需要一至两天,慢则长达十天半个月,而且这种方法对设计师的美术功底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现在很少会有设计师还会沿用这种绘制方法。

2.底色高光法

90年代,喷枪技法逐渐被底色高光法所取代,开始在本身就具有底色的纸上画出线稿,接着进行压暗与提亮。这样便大大提升了绘制速度,也更加容易上手,对美术功底的要求也就没有那么高了,降低了草图的表现门槛。而且这个软件的运用也开始逐渐走进设计师的视线中去。方法变得多种多样,手绘已不再是草图唯一的表达方式了。

3.马克笔色粉结合法

在马克笔这个快速表达工具传入中国后,日本著名产品设计师清水吉治在广州开办了工业设计研修班。在这里,马克笔、色粉、尺规的结合对一大批现今中国工业设计的中坚力量的手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批人大多都是他在广州开办研修班的学生。而他也成功地将工业设计手绘技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清水吉治是工业设计手绘独立表现体系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4.说明性画法

当台湾著名设计师刘传凯的图在网上流传时,这一现象可以说是开启了工业设计手绘新的方向,产品三视图、爆炸图、结构分析、辅助线标注、使用场景辅助说明,都将手绘图的说明功能发挥到极致,同时促进了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互动,拉近了双方彼此间的关系。

浅析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之间的关系

工业设计及机械设计制造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主要体现两个行业。在当前社会经济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国内工业设计与机械制造行业均得到了改善,合理的设计与自动化的机械水平不断提升,为工业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具体应用在哪些领域?下面就为大家一一阐述。

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两者相互作用,旨在全面促进工业生产企业的发展进程,并为工业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机械设计制造的市场需求稳定化为工业设计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业设计需要根据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方向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观念改变,通过工业设计出满足人们审美以及生产实际需求的产品,并且在保证产品实用性能的基础上,加强对产品性能的检测,从而为工业生产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工业设计同时还为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在当前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工业设计更加注重产品的自动化以及人性化设计水平,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还更加注重各种生活元素的添加,实现工业成品人性化,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并且通过工业设计相关研究的不断推进,使得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两者的紧密联系,使得两者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是相互渗透的。在工业设计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掌握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产品结构、形式以及色彩等,使得设计出的产品兼具观赏性以及实用性,使人们能够接受相应的产品。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实践过程中,通过利用工业设计中的人体工学知识,使机械设计的人性化需求得到体现。并且现代工业设计绿色、环保理念的加入,机械制造平衡人、环境、制造技术之间的关系,为工业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巨大帮助。在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中,两者的结合还应持续推进。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业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关企业需要不断概念生产及经营管理理念,不断依赖技术的进步以及技术创新来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加强技术研发与相关设计的资金、人力投入力度,通过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使得员工工业设计理念更新不断加快。

总之,工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未来对工业生产企业进行设计与制造技术改革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处理好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需要工业生产企业不断提升思维理念、深度了解设计需求以及不断培养优秀的设计与制造从业人员,从而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更好的延续。

5个让设计师找寻灵感的网站

在接触设计工作的最初阶段,由于我们的设计实战工作经验的欠缺,对设计的整体感缺乏把控力,这时去探究别的设计师如何想、如何做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

以下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知名设计师的社区网站,这些网站都含有丰富的创意图库资源,可以为大家找寻设计灵感提供帮助。

1、Ui.cn

UI中国,是一个专业UI设计师相互学习、交流、展示的网络平台。同时是国内拥有最大UI设计师体量的网站,注册会员大多都是业内有经验的UI设计师。网站从2008年建立至今已近十年之久,历年来,iconfans都会组织会员去参加一些国内外的设计竞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且经常与小米、百度、腾讯、新浪、搜狐等目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合作举办设计活动,是UI设计师们相互学习交流非常好的选择。

2、Ideacool.net

创意酷是一个涵盖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工艺品设计等内容的网站,网站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发布设计作品以及互动交流的互联网平台。

网站创建于2008年,前身为创意酷博客,历经近十年的发展网站汇聚了大量国内外优秀的工业设计作品,按时间浏览可以看到十年来工业设计行业的趋势发展。

3、Zcool.com.cn

站酷,2006年创立于北京,是国内超高人气设计师互动平台。在设计领域深耕长达十一年之久,聚集了490万优秀设计师、摄影师、插画师、艺术家、创意人,会员每日上传发布原创作品达20000件,交流互动多达200000次,覆盖城市达300多个,在设计创意群体中有着极强的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4、Shijue.me

视觉中国创立于2000年,是国内最具活力的分享视觉图片社区及原创设计作品商业化的互联网平台。为作品原创者和消费者提供一个互动交流沟通的平台,给用户带来美收获并分享美好的创意体验。

5、huaban.com

花瓣网, 是一个基于用户兴趣分享的社交平台网站,是国内图片素材网站的领导者,网站为用户提供简单的图片采集工具,让用户将自己喜爱的图片进行重新组织和收藏。设计师可以从这里找到有用的图片素材,将网站上看见的信息保存下来,简单上手,趣味无限。

在看意向图的时候,有些设计师在找到符合自己选题的结果后,就按照素材图几乎原班不动的复制过来。这样虽然简单省事,但这会扼杀创造力,是一种会令同学们失去思考能力的做法。

作为设计师,我们的设计是为了解决当下的用户需求,看意向图是为了学习设计思路,而不应该看上了哪件作品,就照搬过来用。所有设计的出发点都应是以实际需求作为为出发点,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设计水平,提升工作效率。

设计师如何培养创意思维方式

设计离不开创意,缺乏创意的作品关注度会转瞬即逝,这就和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什么是创意的普遍原理呢?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曾经说道:创意就是将设计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要想拥有这种重组能力,就必须具备认清这些要素之间关系的能力。要使创意源源不断的产生,就必须训练自己的思维。

思维是人固有的本能,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大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一种主动积极反应,并不是客观世界简单而被动地反映在人脑中。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性思维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综合思维模式,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统一

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二者皆不可或缺。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没有固定框架,没有束缚,可以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而集中思维是要从发散思维提出的众多方案中挑选出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法,因此集中思维起到判定和选择的作用。

直觉思维的出现

直觉思维是砍掉一一分析的过程,依靠直觉迅速对面临的问题做出反应的思维方式。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体现,是创造的动力所在。大多优秀的设计或发明的点子都是靠直觉思维开始的。

创造想象的参与

大多新事物的发现或发明往往都是人们先开始在头脑中进行想象,然后再去推理进而产生的。爱因斯坦曾经说道:想象力要比知识远远重要的多,因为知识的存在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头。因此,想象力是推动设计和科学进步的根本因素。

激发灵感的涌现

灵感能带给人们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困惑的问题得到解决和释放。许多设计以及创造都依靠灵感的涌现。灵感并不神秘,它是思考者知识经验长期积沉淀的产物。

设计师要如何训练创意思维方式呢?

在设计刚开始的的阶段,我们的思路大多是模糊不定的,草图的绘制能将大脑中的想法创意在第一时间留存下来,这些通过笔传递的的记录就能成为一幅设计作品。在草图绘制过程中对问题分析解决的同时,思维通过手中的笔传达在纸上,与此同时,眼睛的观察又反馈到大脑,进一步刺激大脑进行创新思考,不断反复的过程促使着最初得设计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可见,将大脑中的创意通过笔记录下来,无疑是训练设计师创意思维最有效的方法。

优秀的设计作品离不开优秀的创意,优秀的创意又离不开人的思维,综合运用创意思维方式,寻求创意的内容,作品才能传达出好的创意,所有的设计技巧、表现手法都是为实现创意目的而展开的,设计师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使创意的表现更加淋漓尽致,更具有审美内涵,增强设计的艺术感染力。

7种设计师职业病,你中招了吗?

谈起“职业病”,是每个行业的工作者都或多或少存在的通病,只不过不同行业的表现会有所不同。设计师,这个在外行人眼中高大上的职业,生活中总是会处处显露出一些异于常人的“职业病”,下面为大家列举设计师七种常见的“职业病症”,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吧!

(1)随时随地观摩症

设计师们走在街边或是在逛商场,凡是看到海报都一定会驻足观摩,分析logo 做得好不好看、排版布局规不规整、设计理念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病症”恰恰体现了设计师对自己本职工作的热爱。

(2)“Ctrl+Z”症

生活中,无论做了什么蠢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Ctrl+Z:炒菜炒糊了,想要Ctrl+Z;刚买的咖啡没拿稳全撒身上了,想要Ctrl+Z;开车一不留神闯红灯了,想要Ctrl+Z;只要想反悔了就像Ctrl+Z。可是生活中哪里有Ctrl+Z的机会呢…

(3)夜猫症

一到了晚上,灵感源源不断地涌入,挡都挡不住。对于大部分设计师们来说,白天无精打采,没思路没想法,晚上才有灵感。设计师也无奈:不是我晚上不睡觉,如果我睡了,世界会少很多精彩。

(4)丑拒症

作为一名设计师,审美都特别的好,外观low的东西是不会入了设计师的法眼的,自己的生活用品一定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只要是外形丑的东西即使性价比再高也都会统统pass掉。

(5)存图症

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他们手机里保存的图片绝大多数不是自己的生活照,而是大量的产品设计图、海报、各种产品或企业logo,手机里处处彰显着自己的职业范。

(6)强迫症

没有“强迫症”的设计师不是好设计师。看见不对齐的东西,他们会想办法摆齐;看到低像素的图片,他们会思考怎么把图片变清晰;透明度绝对不能设置成69或71,76也不行;而且锚点的坐标必须是整数才看着舒服。

(7)暴躁症

设计师可能是世界上情绪最敏感、情感表达最丰富的一个群体了,他们的工作完全依靠大脑。但遇到客户催稿,碰巧完全没有灵感的时候,设计师内心是完全崩溃的!想着想着就啥也想不出来了,改着改着就开始拖延了,想想都挺生气的!

以上就是为大家总结的七种设计师常见的“职业病”,看到这里,作为设计师的你有没有被戳中呢?其实有这些“职业病”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至少能证明你是一名合格的设计师,热衷并爱着自己的工作。在这里,也希望每一位设计师都能拥有源源不断地灵感,都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